An Ode to Moss
入世卻出塵的吟遊詩人── 安溥
寫給永劫回歸後的大地
寄語萬物生靈在戰殤中刻下的傷痕
這也是一首感悟人在愛慾生殺的無限蔓延之後
回到生命之初的謙卑
於天地前心存敬畏的一則警示
這是繼以毛蟹作為寓言,表達生死禪意的「ZOEA」及寄語童年感人至深的「外婆橋」之後,安溥的2020三部曲中最充滿警世意味的終章。這首歌集結了她對於現世的冷冽凝視,藉由矜持的隱喻、誠心獻給世人的一首詩歌。
蘚,原是如此不起眼的生物,如同生命之初總以簡樸之姿出現,低調地貼緊地表、與世界的心跳共振,蔓延與擴張本是它們原始的本能,它們在闇夜中悄悄地呢喃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以一種無人理解的語言。
那是生命的秘密,也是大地的秘密。那些在黑暗中漂游的孢子、隨機的亂數,最後總有幾個完美地降落在某處濕地之上的契機。生命最初的形式原如此微小、也如此不經意,卻在晝夜的無數更替之後,蘚卻能狂野地鋪蓋了那一哩又一哩漫長的無人蹊徑、最終集結成一股席捲世界與震懾天地的巨大力量。
活在當代的2020年,相信這將是全人類深深刻劃在記憶中的一年,也是集體意識在巨大的擴張之後回歸到個人的沈澱與內觀的一年。這些突如其來的轉變讓我們驚見人性中最兩極的光譜── 黑暗與光明、慈悲與惡意、恐懼與希望,在在提醒了人類無限延伸的慾望與自然之間的衝突與急需和解的聲音。或者人類的文明走到這裡,已是時候讓我們回歸到一個對生命最單純的思考:「活著」。
安溥始終跟隨自己內心的直覺與不同人生階段的體悟,勇於挑戰更創新的表演形式且結合視聽藝術的演繹手法,近年來她也將自身的感性轉而關注於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以及公眾領域的議題。基於這個以人為本、以尊重生靈為主體的創作理念,HTC VIVE ORIGINALS邀請安溥合作,結合近年來在各大國際競賽中表現亮眼的台灣影像團隊「Hi-Organic 有機像素」獨特的視覺手法,攜手打造一個開啟全新感官體驗的VR+AR展演計畫。
導演與影像團隊期望藉由這個嶄新的互動式作品,帶領視聽眾體驗一個穿越時間刻度與空間侷限的感受,以視覺與腦波連線,讓耳膜與大地共振,透過這個在謐靜的宇宙中私密的對話,體驗一個超脫現世跳接未來的全新象限 。
入世卻出塵、擅以敏感銳利的直覺詮釋人性與個人哲學的安溥,近年來推出的作品融合了更多層面的生命體驗與瑰麗的意象。這首歌不是她過往所有作品裡曾有過的形式,我們聽見一種嶄新的混合、如黑絲絨般的低吟與金屬的光澤交錯的質感,這是華語樂壇中還無法用已知的經驗去定義與歸類的曲風,彷彿在混亂中試圖拼接回來的秩序、也是打破了舊有的形式與集體意識的變化重新連線的作品,引導我們去回溯萬物生靈中最微小的迴聲、也同時是最龐大的迷幻想像。
在歌曲的後段,蘚以一種多部和聲、近乎顛狂的姿態反覆唱著這句話:「you are perfect to me」。 蘚的語言或許無人能懂,它也許是古老的智慧,抑或老莊哲學的觀點中立而淡然地去看待人世間所有的流轉變化。現下你認為發生的好事,蘚回應你:「you are perfect to me」。而你抱怨當下發生的壞事,蘚依舊如此回應你:「you are perfect to me」。正如人生中沒有絕對的好壞,若遭受痛苦的你能在不完美的現下看見美好、在絕境中仍對未來有所期盼,也許那就是蘚窮盡力氣想告訴我們的生命之謎。
身而為人,我們如此巨大卻也如此渺小。也許每個旅人在飽嚐漫長艱辛的旅程之後,唯有漫步在闇夜的山林中才驚見遺落的星子、在關掉世界巨大的轟隆聲之後,我們才終於聽見蘚在黑暗中的大聲歌唱。
記憶是零碎,跳躍的,相比起來使人生反而如夢似幻的。
縫隙不需填補,我們才能窺探彼處,
記憶是天涯,涯處是家
安溥最新單曲〈外婆橋〉
十八年歲月揉合今曾時空 釀成恩情與思念
厚味淡品 2020 開封發行
2020 年迎來安溥的新單曲〈外婆橋〉,一首樂迷心中的新老歌。
〈外婆橋〉曾是安溥屢在樂迷和唱片公司要求中,每年都婉拒錄製發行的創作,
遠在筆名為張懸時期,於 2000 年錄製第一張專輯時,這首歌就已經出現,
那曾經還是大家會用電腦自己燒錄光碟的歲月,
20 歲的安溥在外婆於病房的最後一段時光中,
因為外婆身心疲憊,連平常愛聽的敬拜讚美詩歌都失去聆聽的意願,
閒聊時明白外婆對當時已去世兩年的外公深深的思念,故而連夜寫下燒成光碟,
詞彙直白易懂,記下外公外婆對因戰爭而離開的兒時故里回憶,
還有和外公外婆相伴的兒時記憶,
外婆意外地喜歡,也就成為了日夜循環的音樂陪伴,直到外婆離開。
在安溥心裡,外公外婆護佑了小安溥曾經敏感憂傷的童年,
在歌詞紀錄之外,外公外婆賦予她看世界的方式和人格基礎,
從學習打坐,養鳥種菜,寫書法,學習知足與幽默,
和外婆在病床最後一段時光裡,留給安溥的,一個思索至今的問題。
時空連結著過去與此刻,
十八年後,連同紀念深愛的外公離開二十週年,
安溥邀請到好友黃小楨擔任製作人,為家人朋友重新編製了這首意義深遠的歌。
告別張懸年代 安溥創作蛻變催生新單曲
牡蠣造音 X Hi-Organic 有機像素 X 遂行製造
聯合音樂影像藝術家 共同創作
華語樂壇最奇幻的人世寓言
音樂影像三部曲 首部曲
他們從此與我分別 存在於萬物中的萬萬千
生死是無須書寫 我們卻不停在背誦的誓言
毛蟹一向被視為台灣野溪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牠們有著獨特的生物洄游特性,一生得經過漫長的遷徙,並會在移動過程中尋找伴侶、繁衍下一代。這十幾年來,由於過度捕撈、環境污染,日漸消失蹤影而變得對大眾來說成為了陌生而越發神秘的生物。
來自於導演童年寫實而魔幻的記憶,故事自高架橋下的路邊場景開展:紅燈籠高掛的攤販正販賣著新鮮毛蟹,此時兩隻毛蟹剎那間跳出鍋內,鑽進陰暗的下水道,橫越龜裂的土地,墜入深邃的海洋,源於本能地洄游繁衍著。在結合實景與動畫的影像中,那些對人類來說再不起眼的地方;在毛蟹的視角下,卻如此美麗、妖豔而巨大。隨著毛蟹展開未知的旅程,穿插其中的每個情節與細節,都承載著對於生命的隱喻與無窮想像⋯⋯
歸離間不復返 如象如蟹
經過幾年間刻意沈澱曾名為張懸的表演歲月,回歸本名的安溥近年來每次出現作品都帶來令人驚艷難忘的製作水準與創意思維。今年以單曲型態回歸歌手身份,她唱出如寓言般的觀察與感悟,凝望世界中看似微小卻蘊藏生死答問的故事。
有別於一般音樂錄影帶從屬於歌曲的形式:本次安溥與隱藏版高手影像團隊有機像素共同以〈ZOEA〉推出聯合創作,並邀請陳珊妮作為單曲製作人。安溥在喜知懷孕的今年也同樣耗時九個月如孕期般的規劃與製作,在加入製作廠牌牡蠣造音 mulii 後推出了這個共同命題下,音樂與影像以相對的兩種面向去詮釋的作品。
然後是暈眩 暈眩裡我才發現
時光是墳場 鑼⿎喧天的⼀趟葬
假設,萬物初⽣時都有著一段時光:那時的生命,有著與天地相通的智慧;不存在目的,也無需追尋——那麼,當時的我們,如何看待世界的生離死別?
挑出藏於青壯年階段此刻對曾經生命經驗的感悟,安溥寫下命題恢宏的詞作;以毛蟹的蚤狀幼體學名 Zoea 作為藏在文字間的精神核心,邀來好友陳珊妮擔任單曲製作人一同完成此次細緻而飽滿的單曲樣貌。編曲與詞曲緊密貼合的段落安排,和樂手精彩的表現共同構築了如奇幻旅程般的敘事軸線;融入電子元素的編曲,縮放著時而狀闊時而細節綿密的樂句編織;樂團及取樣於環境的聲響則交襯厚實了歌曲的意象。
這首單曲帶領著每位聽眾進入影像故事的劇情假設,詞曲以鳥瞰的姿態洞察人世的際遇萬千,去一瞥萬物每回對生存的眷戀與對肉身的捨得與道別。
◎台灣影像團隊「Hi-Organic 有機像素」攜手「遂行製造」,結合實拍與動畫,打造突破想像的敘事方式。
◎繼「煉雲」小巨蛋演唱會後再度合作,〈ZOEA〉由音樂創作者安溥獻唱配樂,伴隨劇情推進堆疊情感,勾引一層又一層的思考。
◎世間人類的種種際遇,有機像素與遂行製造透過毛蟹的一生化作對於人生釋然的寬宏感悟。
無邪是不知能開口道別
如果跳脫只由人類自身角度的詮釋,便會發現:萬物在生死循環之間,那些永在穿越障礙與險惡而來的命運與本能,世代中身不由己的生存跋涉,凋落與新生;都有著生物身心中所藏有的最古老的智慧,也都是一種天真。這首詞作,獻給大地上正在發生的萬千故事,也獻給永遠在人類一念之間對生死與存在的哲學命題與抉擇。
毛蟹的一生,是能量的聚合與離散、是對於人們生命經歷的投射。如影像故事中毛蟹面對時而妖豔危險、時而荒蕪與失落的境地,仍循本能地穿越與前進,天真而有死有生。生命循環中其實無法重複再來的際遇與呈現,是內蘊著強大力量;也可能才是非意志展現的,卻始終知天知地的一種清明。
在〈ZOEA〉影像中,導演以毛蟹的生命週期作為比喻;打破傳統的敘事手法,具體而微的表現人類在面對種種際遇下無止境的追尋與自我和解之路。影像自寫實的場景起始,隨著毛蟹的飄忽且險要的行跡逐步開展。在生動瑰麗的畫面堆疊下,細膩且富有巧思的意象悄然內蘊其中,建構出介於魔幻與寫實、可能是真實命運也可能是夢境的奇異場景;隱喻人類的生命歷程與大時代。令人驚喜的是,導演在作品中留下彩蛋,紀念劇本發想當晚看的經典電影。願樂迷能觀賞再三,每回都找到更深一層的感受。
煉雲的曲目是安溥多年前希望能完成的演出,因為這個概念的關係,
延伸出曾經先行舉辦的無歌單系列,雖然它們兩個主題並不一樣。
煉雲是生命的節奏,是各式各樣的我們,是有生命的思想。
煉,取修煉與提煉二詞的共字,它表達各種藝術領域中——詩歌、哲學、文學、影像、繪畫、表演者、創作者、歌者、思想家各自不斷以窮其生命去碰撞和熬煉出各自樣貌的作為;以雲比喻不斷聚散,不斷改變為其恆常的情感與人情現象,也同時去比喻生命中時有重於泰山輕如鴻毛,看似虛無飄渺卻永遠纏繞我們意念的悲喜。
煉雲講的是各式各樣的性子,各式各樣的我們。
活著,是一件激烈的事,也是愛的存在。
創作者窮盡一生去提煉思想觀點、人格與情感的點滴。人間裡,每個人也何嘗不是窮盡一生去把握、去留下,哪怕去揮霍那一點點的喜悅與哀傷。活著是一件激烈的事,它有著生存的憂患,對環境的不安,對自我存在的辯證,我們常將愛恨有時當作指引有時當作踉蹌追求而不可得的掙扎; 而一切為了那些最幽微也如氣息般深刻卻難以捕捉的,難以去保持下一刻它又要變換來去的狀態。我們總拿最漫長的時間去等待瞬間,用最重的力氣去嘗試捧起最輕的事物;只為了那些最幽微的,往往決定了我們對生命的信任或懷疑,也決定了我們是否還能即使從未眼見為憑,卻依然感受得到的,靈魂,意志,哪怕愛的存在。
2018 台北小巨蛋演唱會的曲目,它們是安溥一直想完成的翻唱,與平時翻唱最大的不同在於曲目中,也許是歌曲本身,也許是它們出現時相對於當年社會場景給過她的震撼或影響,這些曲目多數此時應是現在的年輕的樂迷也許已從不曾聽過的,有些是曾聽樂迷聊天提起,希望有天能在舞台上再被唱起的歌曲,也有著到這一刻安溥相信將在未來成為重要作品的新作。
生命,有你我與他的交錯,音樂裡,她分享那些質地與姿態。
安溥並不以翻唱作為對自己的詮釋;相反地,她用安溥去詮釋一次這些歌不同的,哪怕是相對性的面向。於是,整場曲目的安排,以少見不斷轉換歌曲中第一、第二、第三人稱的呈現去唱,於是透過歌曲是你,是我,是他,有曾經未來與當下;安溥將這場演出獻給影響過她的每個創作者和生命中姿態各異,情感各異,無法在社會中以模子塑造的人們。希望能藉這些曲目和它們的創作背景與質地,讓人再次聽起它們,走過這一刻的時代。
煉雲,翻轉了表演的企圖,聚集多元音樂內涵。
結合了對影像概念、舞台設計、數位動態和燈光一起對曲目的拆解,我們希望呈現一次讓整體狀態打破以往回到歌者特色去定義對精選曲目的詮釋,做為歌手個人經歷的結束與開始,讓當代更多的樂迷能以煉雲為題,再次聽見這些作品。